失眠是精神疾病吗?如何找回丢失的睡眠?
作者:中国睡眠网 来源:未知 浏览:次 发布时间:2022-11-28 17:30
都说人生如梦,而有的人不是失眠,就是惊醒。那么,你的睡眠还好吗?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对外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受访人群中近3/4的人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成为头号睡眠问题。44%的19-25岁年轻人熬夜至0点以后,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
不同类型城市对比中,一线城市居民就寝时间最晚,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睡得最早,而睡得最差的是二线城市。
其中女性因为经济压力、子女教育等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比率高达33%,有着易醒、入睡难、梦游和时间等多重困扰。睡不好的女性身体出现情绪不稳定、憔悴、内分泌紊乱等不良表现。
虽然有研究表明,大约有38%-59%的失眠可归因于遗传,但如果说失眠就是天生的,那也是不够严谨的。
据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刊登的一篇论文论述,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失眠相关的基因与抑郁症、焦虑症主观幸福感等精神状态相关基因重合度高,失眠相关的基因与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及高血压、肥胖和冠心病之间有很高的重合度。
▲失眠等睡眠问题相关基因与其他疾病相关基因之间的重合度
图丨Genome-wide analysis of insomnia in 1,331,010 individuals identifies new risk loci and functional pathways.
也就是说,失眠是睡眠问题,也是一种精神问题。失眠已经成为一种疾病,与精神疾病共享遗传因素,还会增加代谢综合征表型的风险。
图丨Genome-wide analysis of insomnia in 1,331,010 individuals identifies new risk loci and functional pathways.
但是最终决定是否失眠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并不是单一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各种环境影响,以及自我的调整,有时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一直以来,很多人保持传统药物治疗睡眠,随着正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通过正念训练改变人的认知和行为,进而刺激控制、提升睡眠质量,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障碍类精神问题。
美国南加州大学就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选取了49名睡眠不佳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一组患者每周花两个小时学习各种正念练习,包括有意识地坐卧、吃饭和运动等;而另一组则保持原来的药物治疗。
6周后,研究者测试他们的睡眠质量,结果发现,练习正念的人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另一组,不但如此,他们在情绪不佳、身心疲劳感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推测,正念冥想能改善大脑中与兴奋和压力相关的脑区功能, 还能通过调整情绪来减轻焦虑感, 让人感觉更放松。
其实,在过去的十年里,用正念改善睡眠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
从2008年开始,已经有超过12项使用正念干预失眠和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实验数据,都显示正念对改善自我睡眠质量的效果等同于药物治疗。这些数据,使得正念治疗失眠的效果被证实具有有效性和持久性,并且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业内的普遍共识。
文献《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推荐了正念对于失眠治疗的效果,明确指出:“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正念干预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并降低抑郁、焦虑和疲惫的症状,其有效性亦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癌症患者)得到证实。”
值得补充的是,正念在治疗失眠的效果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的效果更佳。我们通过上文中的白皮书不难看出,女性群体的失眠,与睡眠前消极情绪有关,这一点也是有科学实验室证实过的。
实验还证实男性的失眠,与内部睡眠控制点有关。这表明与失眠相关的认知-情绪模式中存在性别差异,正念的“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不评价的觉知”等内涵,显然与女性的特征更加匹配。也许正因为此,我们在以往学员的教学案例中,也发现正念治疗睡眠的疗效对女性效果更佳。
大量文献已经证实:失眠虽然是精神性的疾病,但是可以通过非药物来进行干预和改善。在正念练习中,一般需要由有经验的正念修习者来做引导,通过八周左右的时间,便能够得到正向的改变。当然如果想要通过正念把自己带入最佳的生活状态,那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坚持。